20080115

我看見“愛情”



下面這首詩,很多人都看過,特別是看張小嫻的書迷朋友。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愛到癡迷
卻不能說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我不能說我愛你
而是 想你痛徹心脾
卻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我不能說我想你
而是 彼此相愛
卻不能夠在一起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彼此相愛
卻不能夠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愛無敵
卻裝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樹與樹的距離
而是 同根生長的樹枝
卻無法在風中相依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樹枝無法相依
而是 相互瞭望的星星
卻沒有交匯的軌跡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星星之間的軌跡
而是 縱然軌跡交匯
卻在轉瞬間無處尋覓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 瞬間便無處尋覓
而是 尚未相遇
便註定無法相聚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是魚與飛鳥的距離
一個在天,一個卻深潛海底


本篇詩歌那麼深情繾綣,其實是印度文學大師泰戈爾的作品。

上華文課時,我喜歡多次用“愛情”作為例子。不是因為我是愛情聖手,而是我知道同學們情竇初開,嚮往愛情的美好,所以課堂上出現這些字眼,他們才覺得輕鬆自在。也許學生上完了課,已經很“隨意”地忘卻我說話中的重點,這是一班想輕輕鬆松上課的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況。可惜的是學習語文不是輕鬆就能專的,基礎的工夫尤其不得等閒視之。同學們對上課學習語文的態度,就好像一般人對上述愛情詩的作者一樣,把馮京當馬涼,把泰戈爾誤解成另有其人,使學習語文變質了。

說真的,泰戈爾的詩歌,端的很有味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晉朝陶潛寫的詩剛好就說出這箇中深意。泰戈爾這首情詩,可以作為典範——怎麼對號入座都可以自成一格,不一定說的是男女之間的情事。“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多麼震撼啊!華裔子弟,學習自己的母語,本是天經地義,誰能阻止?卻有一眾人,寧可捨棄“媽媽的舌頭”,去拾人牙慧。那不就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嗎?本身族群的語言就在自己的面前,卻只是視若無睹,難怪黃品源的名曲至今對我而言還是那麼苦情——最愛你的人是我,你怎麼捨得我難過?聽得我心碎欲裂,老祖宗當年借六書創造與傳揚方塊字的一番心思,枉費了。如果老祖宗留下的文字會說話,恐怕它們也會如此低回不已吧?

母語不單是指“媽媽的舌頭”,它還是我們的舌頭。母語是最接近我們的,是我們長期親近他人的工具,誰希望與它之間隔絕深溝,變成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誰希望看見原應相戀的魚與飛鳥,一個在天,一個卻深潛海底呢?



我們的祖先遺留下來的智慧,那些像天地靈氣聚集的語文,仿佛告訴我們千絲萬縷的道理,千個萬個故事,雖然經過演變,但是在拆碼解讀的過程中,已經讓人覺得樂趣無窮。這個可愛的世界,凡愛你所愛,不計較付出,不奢想饋贈,只有發自內心的真心對待,不管是對人,對事,對一種你想學習的語言,終將會讓你有所收穫。這就是“愛情”吧?人們總會在裏頭失去了一些東西又得回一些東西。付出過程中,也許你失去了時間,但你得到了真心真意;也許你失去一些自我,但你得到分享與分擔的喜悅。從語文的學習中,同樣的,你犧牲睡眠,付出努力,但是後來得到了活知識、真學問。

泰戈爾另一首詩叫《園丁集第16首》:

手握著手,眼戀著眼;這樣開始了我們的心的紀錄。
這是三月的月明之夜;空氣裏有鳳仙花的芬芳;
我的橫笛拋在地上,你的花串也沒有編成。
你我之間的愛像歌曲一樣地單純。
你橙黃色的面紗使我眼睛陶醉。
你給我編的茉莉花環使我心震顫,像是受了讚揚。
這是一個又予又留、又隱又現的遊戲;
有些微笑,有些嬌羞,也有些甜柔的無用的抵攔。
你我之間的愛像歌曲一樣的單純。
沒有現在以外的神秘;不強求那做不到的事情;
沒有魅惑後面的陰影;沒有黑暗深處的探索。
你我之間的愛像歌曲一樣的單純:
我們沒有走出一切語言之外進入永遠的沉默;
我們沒有向空舉手尋求希望以外的東西。
我們付與,我們取得,這就夠了。
我們沒有把喜樂壓成微塵來榨取痛苦之酒。
你我之間的愛像歌曲一樣的單純。


多好,多好,寫得多好啊,我且斷章取義,逐句對號入座,只要“手握著手,眼戀著眼”,就可以開始心的紀錄。說的是什麼?說的正是:你只要手勤快多創作,眼睛通透多翻查,你的心上的紀錄才會常有活水源頭,內涵變得豐富,肚子裏才有墨水。單純的“愛情”,相等於你對學習專心致志,在你的寒窗下,也有“月下花間”的醉人音樂。

由於華文造字特別,終究帶著一層層神秘面紗,在你面前,它有百變的形象,宜古宜今,彈性十足;形音義,常常若隱若現,但是越是靠近,越是看到它的微笑,嬌羞,以及甜柔的無用的抵攔。於是你覺得對它你不應該走出一切語言之外進入永遠的沉默;不應該向空舉手尋求希望以外的東西。只要付與,就能取得,這就夠了。

是的,學習,不是“把喜樂壓成微塵來榨取痛苦之酒”,它不會讓你如斯沉痛。

學習,就像談一場戀愛,它讓我一直看見“愛情”,讓我覺得它無所不在,讓“愛情”充實我的形體。學習,是人世間美好的情愛,“像歌曲一樣的單純”。

我們單純地愛著,單純地學習著,並且樂在其中,像我們小學讀過的語文課文本,一如蜜蜂蝴蝶,飛舞於花叢中;又如中三讀過的《秋水篇》莊子所言:鰷魚于濠水出遊從容,乃魚之樂也。

學習語文,如果真成了單純的“愛情”,不計較,不患得患失,那才是真逍遙啊。

不知道誰說的:真愛是一種從內心發出的關心和照顧,沒有華麗的言語,沒有嘩眾取寵的行動, 只有在點點滴滴一言一行中你能感受得到。

我是多麼喜歡“ 點點滴滴一言一行”的慢工細活啊,因為那才是踏實、平穩、堅定,而讓人尊敬的;我不願意相信誓言、許諾,因為它們充滿變數與不確定性。對我而言,只有前者才是真正懂得了愛的真諦!學習,一樣不需要嘩眾取寵,與其誇下海口,不如言行樹人格,點滴以成江海。只是提醒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耳聰目明,沉得住氣,認清“真愛”的注冊商標是“聚沙成塔”,不是“一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