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3

冬至的味道


說真的,這世上學問太多,沒完沒了。要是全都懂就好,可惜的是腦子裝不下啊。我看到冬至了,就把資料翻了一翻,舊有的記憶和新來的知識混為一談,到了我的身邊來了……




我知道的是“冬至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這節氣是按天文劃分,以前的人叫做“日短”“日短至”。這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因為太陽的位置在黃經270度,陽光幾乎是直射南回歸線;南半球在這一天白晝則是全年最長。



咱們在赤道,既不南也不北,你說說,我們倒是要如何論這一日長短?

冬至一般在西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這我也是知道的,因為我們祖先南來以後,就一直把“冬至大如年”這個說法“傳宗接代”,而且有吃湯圓慶賀冬至的習俗。也因為這樣,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原來,《漢書》裏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的看法。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迴圈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

《晉書》記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其次於大年初一的意思)。”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在中國傳統陰陽五行理論中,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在十二辟卦為地雷複卦,稱為冬至一陽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這都說明了人們對冬至的重視。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例如北方人在冬至時吃餃子,而蘇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為什麼這麼吃?也許是居住地不同,吃的口味兒不一樣,祖先沒說。

我們吃什麼?我們吃元宵子(注1),也就是平時我們叫的“湯圓”。為什麼吃這個,祖先也沒說過。

不過,倒是有一些傳說非常有趣。

原來以前的老北京還在冬至這一天吃餛飩,可是現在馬來西亞,咱們是天天吃。我居然懵懂了三十多年,不知道這餛飩原來是很殘暴的一種食物,我們吃餛飩原來意識裏是吃人。老北京為什麼吃它?你看看: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中國的邊界,害得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怎麼平息這憎恨呢?我們常常恨一個人,就說“恨不得把他吃進肚子裏”。於是老百姓用肉餡包成角兒形狀,取“渾”與“屯”這兩人姓氏,把角兒叫做“餛飩”。這跟宋朝以後吃“油條”,把陷害忠臣岳飛的宰相秦夫婦,煮了吃,那種恨以食之的情懷,如出一轍,老百姓期望什麼?他們期望的是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吃了這些壞人就能“好了”,能好也能了。最初製成餛飩的日子就落在冬至,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到了今天,在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怎麼夏天吃面?那是另一個故事了,這裏就賣關子不說了。

還有,冬至也有人吃狗肉。這個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漢高祖劉邦貪吃,偶爾一次,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民間跟風,冬至便有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老百姓體現的正是“民以食為天”,管他誰當皇帝呢,最終要有得吃。

在江南水鄉這美麗的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傳說在上古時代,水神共工氏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就是傳染病的始祖),繼續殘害百姓。還好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也不知這麼說是裝神還是弄鬼,但不管是裝神還是弄鬼,總之是一吃百了,哈,中國人還真是可愛。

我渾渾噩噩,大概研究了一下,就覺得奇怪,我們的湯圓打哪兒來的呢?我們祖先多是南方客,長江以南,照上面的說法,從前就是吃赤豆飯慶祝冬至,南方人喜吃湯水,大抵是把飯變通了一下,搓成了湯圓子,團團圓圓,好兆頭啊。華人大舉到南洋之後,湯圓也跟到南洋來了。

看現在還是尤為盛行吃湯圓的江南,那個湯圓發源地,人家的湯圓是怎樣的: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麵團,裏麵包上糖、肉、蘋果、豆沙、蘿蔔絲等。哦,跟我們的大不一樣呢。

平時我們吃的都是甜的,什麼餡料都有。家裏煮的通常只放色素,紅綠白色,一家子你看我我看你的搓湯圓,別有一番滋味。曾經在小時候吃過一個鄰居老奶奶煮的咸湯圓,只吃了一回,便忘懷不了。後來老奶奶死了,我自己也嘗試煮過鹹的湯圓,可就是無法煮回那種味道。有人說“童年是有氣味的”,我相信是。那些記憶裏的食物,總是最美好。聽說廣西一帶,冬至是吃豆腐包,他們把豆腐炸成一個空心的,把肉放進去,蒸熟,應該味道是帶鹹的吧?我想起了那個老奶奶,還有包著肉碎的鹹湯圓,還有那個歲月裏的味道,整個口腔都是記憶的唾沫……



--------------------------------------------------------------------------------
注1:關於元宵的由來,可以看看以下的資料。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一位宮女,名叫“元宵”,長年幽于宮中,思念父母,終日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對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於正月十五火燒長安。要逃過動難,唯一的辦法是讓“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這天做很多火神愛吃的湯圓,並由全體臣民張燈供奉。武帝准湊,“元宵姑娘”終於見到家人。此後,便形成了元宵節。

關於元宵節習俗的形成,說法頗多,但一般變為在漢代就初具雛形。史載漢武帝的時候,漢室要祭祀一位叫“泰一”的神明。據稱泰一是當時相當顯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並有恩於漢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較隆盛。相傳另一位漢室皇帝漢文帝也和元宵節有關。

元宵又叫湯圓,歷史上還有許多別稱 “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樂年間才被正式定名為“元宵”。元宵分有餡,無餡兩種。無餡的個小,味甜,以白糖、桂圓、桂花、藕丁、蜜餞為佐料,又稱“珍珠湯圓”,有餡的個大,狀如核桃。北方元宵多為甜餡,有白糖、豆沙、芝 麻、山楂等類,南方的則甜、鹹、葷、素皆有,尤以寧波湯圓,貴陽吳家湯圓著稱。

20061222

還是了結自己

網上流傳這樣一篇文章:

  男人,長到一定年齡要討老婆,是一個古今中外不變的社會問題。為了一生的幸福,各路朋友秉承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作風,熱烈討論娶一個條件中上(學歷大專以上、身材相貌較好、有穩定的工作)的老婆所需成本及可行性。

  討老婆是要花錢的,這筆錢能計入“成本”一項嗎?與“成本”對應的是“利潤”,討老婆的“利潤”該如何核算呢?老婆是作為“資產”呢還是“負債”呢?是“固定”呢,還是“流動”的呢?這是個問題…… 

  深圳討老婆:不吃不喝14年 來看看,目前在中國深圳要討一個老婆怎麼樣?在那兒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是很難辦到的。結婚需要房子,深圳女孩很多都是一個人來闖世界,那麼購一套婚房是每一個深圳男人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項工作,而買房理所當然的是由男方解決,下面我以討一個條件在中上(學歷大專以上、身材相貌較好、有穩定的工作)的深圳老婆為例,粗略計算一下各項成本: 1、房屋一套(80平方,關內),以均價7200元計,7200×80=58W。(這是朋友剛在筆架山買的城市主場的價格)   2、裝修,以中等裝修,80平算,計10W。   3、家電及家俱,計5W(有部分女方以嫁妝形式出資承擔)。 4、轎車,以普通代步車為標準,計10W。   5、辦喜酒,以中等酒店(上海賓館的檔次,潮泰就更便宜了)20桌,包括自帶酒、煙、糖,計2000×20=4W,回收紅包以每桌平均2000元,計3000×20=6W,盈利2W。   6、渡蜜月,新馬泰(在發海嘯不能去)、雲南、海南為主要出行地,就選去韓國好了,平均每人費用以6000為標準,計6000×2=1.2W。   7、從泡妞到決定結婚這段時間(戀愛期),包括出去吃飯、買禮物、娛樂、旅遊、送女友父母節日禮品等,平均每月以1500元的標準,談2年,計1500×12×2=3.6W。

  綜上,各項成本合計58+10+5+10-2+1.2+3.6=85.8W。 以男方年薪6W,而不用家裏錢來算,85.8W/6W=14年。最後得出結論為:男方傾家蕩產+男人不吃不喝工作14年=在深圳討一個中上條件的老婆的成本!

  男方傾家蕩產+男人不吃不喝工作10年=討個南京中等老婆的成本  1.房屋一套(80平米以上,市區),以均價6000元計,6000×80=48萬。   2.裝修,以中等裝修,80平米算,計5萬。   3.家電及傢俱,計3萬(有部分女方以嫁妝形式出資承擔)。 4.轎車,以普通代步車為標準,計10萬。也有部分通情達理的南京女孩同意以電動車作為替代品,計1500元。 5.辦喜酒,以中等酒店25桌為例,包括自帶酒、煙、糖,計1200×25=3萬。回收紅包以每桌平均1200元計,1200×25=3萬,收支相抵。 6.度蜜月,以港澳、新馬泰、雲南、海南為主要出行地,平均每人費用以8000元為標準,計8000×2=1.6萬。 7.從談戀愛到決定結婚這段時間,包括出去吃飯、買禮物、娛樂、旅遊、送女友父母節日禮品等,平均每月以1000元為標準,  談2年,計1000×12×2=2.4萬。 綜上,各項成本合計48+5+3+10+1.6+2.4=70萬。以男方家庭20萬的家產,男人年收入5萬計,(70-20)/5=10年。

  結論:男方傾家蕩產+男人不吃不喝工作10年=討一個南京中上條件的老婆的成本。

  北京討老婆的成本   以男方家庭30W的家產,男人年收入6W計,(103.8-30)/6=12年。最後得出結論為:男方傾家蕩產+男人不吃不喝工作12年=討一個北京中等條件的老婆的成本!

  討一個上海中等條件老婆的成本  目前,以上海為例,要討一個老婆,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是很難辦到的。 結婚需要房子,上海女孩一般不願和父母住一塊,那麼另購一套婚房是每一個上海男人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項工作, 而買房理所當然的是由男方解決,下面我以討一個條件在中上(學歷大專以上、身材相貌較好、有穩定的工作)的上海老婆為例, 粗略計算一下各項成本:

1、房屋一套(80平以上,市區),以均價7500元計,7500×80=60W。  2、裝修,以中等裝修,80平算,計10W。  3、家電及家俱,計5W(有部分女方以嫁妝形式出資承擔)。  4、轎車,以普通代步車為標準,計10W。也有部分通情達理的杭州女孩同意以電車作為替代品,計1500元。  5、辦喜酒,以中等酒店(喜樂的檔次)25桌,包括自帶酒、煙、糖,計1000×25=2.5W,回收紅包以每桌平均1200元,計1200×25=3W,盈利0.5W。  6、渡蜜月,以港澳、新馬泰、雲南、海南為主要出行地,平均每人費用以6000為標準,計6000×2=1.2W。  7、從泡妞到決定結婚這段時間(戀愛期),包括出去吃飯、買禮物、娛樂、旅遊、送女友父母節日禮品等,平均每月以1500元的標準,談2年,計1500×12×2=3.6W。  綜上,各項成本合計60+10+5+10-0.5+1.2+3.6=89.3W。

  以男方家庭30W的家產,男人年收入6W計,(89.3-30)/6=10年。最後得出結論為:男方傾家蕩產+男人不吃不喝工作10年=討一個上海中上條件的老婆的成本! 以上僅供各位男士參考,通用於其他城市的老婆 。

  在廣州娶老婆的成本   以男方家庭30W的家產,男人年收入6W計,(104.8-30)/6=12年。最後得出結論為:男方傾家蕩產+男人不吃不喝工作12年=討一個廣州中等條件老婆的成本!

  討一個杭州老婆的成本核算   以男方家庭27.8W的家產,男人年收入6W計,(127.8-27.8)/6=16.667年。最後得出結論為:男方傾家蕩產+男人不吃不喝工作近17年=討一個杭州中等條件的老婆的成本!

  討一個蘇州中等條件的老婆的成本   以男方家庭30W的家產,男人年收入6W計,(74.95-30)/6=7.5年。最後得出結論為:男方傾家蕩產+男人不吃不喝工作7.5年=討一個蘇州中上條件的老婆的成本!

  討個武漢老婆的成本   以男方家庭30W的家產,男人年收入6W計,20.2/6=3-4年。最後得出結論為:男方傾家蕩產+男人不吃不喝工作3-4年=討一個武漢中等條件的老婆的成本!

  在泰州娶老婆的成本   以男方家庭10W的家產,男人年收入3W計,(46.4-10)/3=15.5年。最後得出結論為:男方傾家蕩產+男人不吃不喝工作15.5年=討一個泰州中等條件老婆的成本!

目前,關於中國若干年後會出現多少千萬光棍的說法鋪天蓋地。這雖然是針對兒童的未來的,但翻一翻中國人口普查資料,不難發現中國現在成年男人娶老婆的難度也高於女人找老公(整體而言),全中國成年未婚男性人數是未婚女性人數的1.465倍。 最後結論證明在中國為什麼現在同居率越來越高,中國普通男人還是不要結婚算了。

豈止中國?這個標準是放諸四海皆准了。哎,愛,還是了結自己容易多了。

20061221

韓韓夜郎症候羣



轉自趙世龍文章,歡迎大家轉載,讓大家告訴大家。







看看韓國人的相關描述,中國還在哪里?

最近中國頻頻遭到侵略。這侵略不是武裝進入,而是軟領域裏文化上的侵略。

韓國人不知哪根筋不對了,最近拼了命地化中華為韓韓化,如“端午節是韓國的”,理由是他們民間一直有過此節和龍舟競賽的傳統,2005年10月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端午是楚人祭跳汩羅江的屈原形成、而後流傳全國的的中國文化習俗,卻“驗明正身”成了人家的“傳說和無形遺產著作”了,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以韓國的勝利而告終,留給中國人的是一連串的反思。

按韓國人的描述,中國聞名世界的的火藥、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四大發明”,也成了“韓國人的發明”。理由是韓國自古即有這類東西。至於古到什麼時候,無需出具證據。不久前,韓國在德國舉辦“韓國是印刷術的起源國”展覽。而此中展出的、誕生於1377年《白雲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被標榜為“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金屬活字本”。中國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被韓國學者詆毀為“只有奇思妙想並不實用”,無視《夢溪筆談》等文獻記載早他們幾百年,混淆歷史本來面目。

再如“《本草綱目》是韓國大藥典”,因為中國湖北蘄州人(今蘄春縣蘄州鎮)李時珍,據韓國人考證成了“朝鮮人”。

可惜他們全然忘記了,“韓國大藥典”系用繁體中文寫就。雖然韓國人壓根“不認為”韓醫和中醫有什麼關係,他們自認韓醫是神話中的醫聖流傳下來的。而韓國人膜拜的那個“醫聖”,其實是中國嘗百草的神農氏。於是近年來韓國學者再次“考證”:神農氏是高麗人,因此中醫、針灸、《本草綱目》就都是他們的文化遺產了。

中國的環渤海地區(中國的首都北京可也是在此區域內)、山東、江蘇甚至包括浙江的一部分,還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秦齊楚魏趙燕韓中的韓國所在地盤,統統成了歷史上子虛烏有的“強大的大韓民國”的了。中韓論戰高句麗的背後,潛藏著領土糾葛的影子,幾年前曾引起二國外交風波。而朝鮮的二金父子,也一直認為中國的白山黑水都是他們的領土,並以是“金太陽”的出生地為由向中國索要去了長白山天池的一半。在韓國學界和媒體相關報導中,韓國人將朝鮮族的起源描述成起源于青藏高原、縱橫于東西亞萬里之遙的強大種群,自認他們是4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四大文明的發源地。

甚至中國的渾天儀,也成了韓國人的發明了,並印到了最新版的一萬元韓幣的背面。








韓國一萬元新幣上的渾天儀。

韓國銀行紙幣發行局局長金鬥經對外解釋他們為什麼選擇渾天儀上韓幣:“因為我們認為韓國的生存之道就是科學,所以強調了這一點。”這意思就是渾天儀是他們的科技發明了。

真相如何呢?最早製作渾天儀的,據說是中國周朝戰國時的石申、甘德,較可考的則是西漢宣帝甘露二年 (西元前52年),大司農(相當農業部長)耿壽昌“鑄銅為象,以測天文”。東漢的張衡考據前人留下的資料,製作第一架由水力推動齒輪轉的渾天儀,能自動演示星體的起、落,並配有漏壺做為計時器。

這還不算,他們“考證”出孔子是“韓國人”,所以儒學是韓國的國學。理由是山東曾經有部分屬於戰國七雄的那個韓國,再加上孔子本是宋國貴族後裔,和朝鮮半島的那個韓國的開國者箕子沾親,所以孔子更是“韓國人”了。韓國人的論據是這樣的:朝鮮半島最早建立政權的是商朝貴族箕子。箕子是商紂王的親戚,武王伐紂後,箕子率5000名族人逃到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建立了箕子朝鮮。而商朝和他有親的很多人還在中國,在周朝建立以後分封在宋衛等多個國家。宋國的第一個國君就是箕子的親戚—微子。孔子是宋國貴族後代,當然也就被韓國人列為韓國祖宗箕子的後代了。前不久中國人在為該不該“祭孔”爭論不休時,韓國人已準備拿“祭孔大典”去申請“世遺”了,要“從理論到現實中”把孔子徹底變成韓國人。

天知道現在的大韓民國和二三千年前的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有什麼關係。我所知道的是比干被商紂王剖心後,那個叫箕子的賢臣舉族逃到了朝鮮半島居住,後來建立了箕子朝鮮。據說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後,原來的韓國和其他幾國的少部分貴族和遺老遺少們逃到了遼左、鴨綠江以東一帶定居。但現代韓國人並不認為這些人是他們的祖宗。除了開國移民的箕子,怎麼上溯也找不到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韓國與現代韓國版圖間的任何邏輯關係。硬要找關係,倒是可以認為整個朝鮮屬於中國——韓國人自認的祖宗箕子是中國人,那麼韓國和朝鮮半島不過是中國人開疆拓土新開闢的一塊地域。再則直到明清甚至晚清甲午戰爭時,中國都是朝鮮的宗主國。前不久熱遍東南亞的韓劇《大長今》就是明證:中宗冊立太子,卻需報大明皇帝認可同意,否則就不能成立。

上述的這些事,都是近年在三八線以南崛起的韓國人幹的事。韓韓們步步進逼時,這些年中國忙著玩“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個代表、四個尊重、八榮八恥”的數字升級遊戲,也正在忙著否認是龍的傳人(出於媚歐,因為歐洲文化裏龍是兇狠殘暴的形象,否認中國龍圖騰。其實中國龍在本土是祥和威嚴的象徵。),沒空理會韓韓們的無聊。

但玩文字遊戲的前提首先離不開文字,問題是馬上中國的漢字都成人家的了,韓國有學者推出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理論,認為“東夷人(即中國古書裏說的東夷、西戎、北狄、南蠻中的那個東夷)是韓國人,是大汶口文化(在山東泰安地區)的創造者。被稱為‘漢字’的文字有可能是高麗人發明的”。他們的論據是:首先,“殷朝的統治者是高麗人(天知道和高麗人有什麼關係,考古界倒是有殷人西來的說法,但西來和遠在東邊的高麗八杆子也打不著啊!),一些基礎象形文字(指中國的甲骨文)反映了高麗人的生活方式和風俗”(他們不知道,在中國的三峽地區,發現了100多萬年前的文字圖刻符號,世界人類的起源地或者東亞人種群的起源地可能在鄂西建始,那裏發現的直立智人遠達200多萬年),例如“家”字下半部分包含了表示“豬”的漢字而“只有高麗人把豬養在屋子”(但他們不知中國人創造漢字時,家裏有女人即為安的邏輯思維同出一源)。其次,因為“發明音樂和書寫系統的伏羲來自‘東夷’國(部分在今山東省),‘東夷’人以精射術聞名,正如今天的韓國射箭隊。”第三,“在採納了漢字的國家中,只有韓國嚴密地一個音節表達一個漢字”(他們不知道,漢字的一字多音恰恰是文化成熟的一種進步);第四,“中國漢字是一種象形和表意文字,而韓語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象形表意文字”。

據Bymykiss博客透露(未求證其所列舉真實性):“《朝鮮日報》10月10日報導,韓國首爾大學歷史教授朴正秀日前對記者說,經過他十年研究和考證,認為是朝鮮民族最先發明了漢字,後來朝鮮人移居中原,把漢字帶到了中國,才形成了現在的漢文化。近代朝韓人為了民族的文化獨立,逐步廢除了漢字,改用以漢字為上源化過去的韓文方塊字,這會考證了一通後建議韓國政府理直氣壯的恢復漢字,並向聯合國申請漢字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可能覺得硬要把孔子說成是韓國人實在蠻橫無禮,韓韓們又稱:“孔子是中國人,但是老子不是。韓國是道教的起源。” 看看,又開始搶咱們的道教了,老子成了韓國人,所以漢城更要首爾了。按這類似的邏輯,最後居然考證出美女西施也成了韓國人啦。又說他們的祖先檀宗,是我們祖先大禹的老師,是他教大禹治水的。

研究一下韓韓們立論的邏輯,也很有趣。

發表在一個漢語研究英文網站(http://www.chinalanguage.com/forums/viewtopic.php?t=293&sid=2b5cd6ad5f22948a9aa852eeaf3985b0)上有這樣一篇文章,該文從圍棋、足球和“三星”產品談起,得出一個結論:“一個13億人的民族卻不能打敗一個8千萬人的小民族,韓國人仍然在所有的領域做得比中國人好很多”,並提出這樣一個邏輯“如果圍棋真的是中國發明的,那中國為什麼會下得那麼差?”

針對最近迅速升溫的“韓醫申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沈志祥司長透露:“我們早在2003年就開始準備‘中醫藥申遺’,本月底到11月初還將召開申遺委員會會議,加緊準備申遺工作。”

可這段時間國內熱議的是某些無知或一知半解的人誤導的“廢止中醫”。反正你自己的寶貝不要了,那韓韓們撿了去當成韓醫好了。好在有較真的記者就韓醫“申遺”向韓國保健福祉部韓方政策組事務官高太根求證,高解釋說:“韓國目前‘申遺’的是一本問世400周年的韓醫學聖典《東醫寶鑒》,並不是要將韓醫‘申遺’。”

中國北方和蒙古帝國的大部分版圖(超過高句麗版圖500-1000倍),被一個當年只存在於環渤海一帶的小小高句麗子虛烏有地“占完”了。

拿來主義本身用之得法,並沒什麼不好,象日本的學習世界,但硬要以詭辯術論證成自己的,並以此證明自己偉大,就難免讓人瞧扁成公孫龍的後裔而非賢臣箕子的後代了。中國人對韓韓這類八竿子打不著生拉硬扯出的關係,覺得實在是可惱可笑且無奈,但對於一直看這種“歷史教科書”長大的韓韓來說,卻自認那些是天經地義。所以將祭孔大典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才會得到這麼多韓國人的支持,韓國人才會理直氣壯發出“孔子是我們的”豪論。

一位西方漢語研究者的反駁則引起了許多中國人的思考:“驕傲貫穿著所有韓國人的血脈,如果中國人有那麼一點,就可以變成比現在更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應該提升對本民族的自信,不要讓韓國人和日本人拿走那些本來屬於他們的榮譽……”這段話被網友們多次重複轉貼。

支撐這類表面顯現為“民族自信心”的背後,是一顆帝國的雄心。自信對一個民族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掌握不好過度了,就會演變成民族自大狂,上屆日韓世界盃上,那種由狂熱民族主義激發出來的情緒,演變為具有宗教般狂熱的情緒,一旦引導不好,就會演變成大國沙文主義和侵略擴張,這是順理成章的事。這類的事在人類歷史上屢見不鮮。近代歷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國和日本。當然,我們也經常在接受和被迫接受這類別有用心的“愛國主義”教育,對個人來說,我警惕被政客們別有用心地利用,對一個民族和國家,同樣需要警惕被政治利益集團所蒙蔽誘導。我們需要尋回的,其實是民族自信心和對我們的血緣、種群、文化的驕傲!

關於駁斥上圖韓國人是世界四大文明起源,趙世龍本人做了一些人文地理調查,證實大三峽是人類起源地和東亞人起源地。也就是說,中國人可能是全世界的祖宗。或者起碼是亞洲人的祖宗。




韓韓們,強(搶)啊!